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9 内江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5091111新闻邮箱:2117074232@qq.com

党建引领:内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东兴区双才镇玉皇观村,“第一书记”黄才浚(左一)和村干部一起指导村民打理果园。(资料图)

脱贫攻坚宣传牌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忠福 摄

◆开栏的话:

“十三五”时期,内江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出发,将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奋力推进高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脱贫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今日起,本报开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栏目,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志智双扶和22个扶贫专项,全面展示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先进集体和个人。

面向“十四五”,我市将全力把脱贫攻坚期形成的体制成果、政策成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矢志不渝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萍

1月21日,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市长郑莉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及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不仅让场内的300余名人大代表兴奋不已,也让场外十分关注“两会”的群众拍手称赞。

内江市委、市政府兑现了当年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21.7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403元增加到2020年的9020元……

回首来时路,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中清晰地梳理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的“法宝”,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内江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用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书写脱贫攻坚的壮美篇章。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扶贫机制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促脱贫,内江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继制发《关于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内江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关问题及防止措施》等文件和22个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内江市大力实施“组织争先”行动,不断完善扶贫机制,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先锋模范作用贯穿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

以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重点,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分级”活动,并将扶贫攻坚纳入市级重点督导内容,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每个县(市、区)每年将不少于5%的贫困村建成脱贫示范村。严格按照《市委办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实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服务群众、党员教育培训、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维护等经费,确保贫困村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阵地开展活动、服务群众。

推行“村村共建”,采取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方式,为每个贫困村确定1个强村富村结对帮扶,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在每个扶贫开发产业链上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以“党建+”思维,开展“红色扶贫信贷”,对创业带富能力强、示范作用好、诚实守信的党员,分档次给予奖补;同时采取党费划拨、社会捐助等方式,设立党内关爱帮扶资金,支持贫困党员创业。

坚持“抓扶贫为党建建平台,抓党建为扶贫添动力”工作思路,结合“双联”、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十万困难家庭户”等活动,组织引导农村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富“三个先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选派精兵强将 集结帮扶力量

眼下,又到了东兴区双才镇玉皇观村丰收的季节:400亩土地,亩产3000-5000斤柑橘,每斤售价5-6元。上千万的产值让昔日的贫困村摇身变成了“土豪”村。

如此成绩,“第一书记”黄才浚功不可没。

在内江,像黄才浚一样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啃硬骨头、打歼灭战,考验着各级党组织的能力智慧,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内江市提出大力实施“干部攻坚”行动,并建立健全由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队、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农技员组成的“五个一”帮扶力量,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选派“第一书记”。全面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联姻”“共驻共建”等活动,市、县两级统筹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3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严格选派条件,脱产驻村工作,两年一轮换,使“第一书记”成为扶贫攻坚的领头雁。

——2017年,内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千名第一书记”选派计划,为抓实抓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筑牢人才基础。在已选派420名村“第一书记”基础上,从市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增派629人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全覆盖,并对新增派“第一书记”的行政村充实联系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和农技员,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以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2020年,内江市再次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在依托原有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农技员、农技巡回服务小组、专家服务团整体稳定的基础上,选派“情系三农”志愿者,组建了脱贫攻坚帮扶队及“三农”服务队共3006人。脱贫攻坚和“三农”服务队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为帮扶村找准“金点子”,摘掉“穷帽子”,为贫困村新建或改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5900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0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68户。

同时创新运行帮扶机制,确保精准打靶,组织3.5万名干部与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带,57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301个贫困村“多对一”结对共建,落实帮扶项目2690余个、帮扶资金2.41亿元。创新“第一书记联盟”“第一书记为你代言”“直播带货”“第一书记随手拍”等工作模式,提升脱贫攻坚成色。

帮扶力量集结到位,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考核激励 建强基层组织

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人,落实在人。

从推进工作实际看,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打通基层干部能力不足、认识不足、工作不落实、作风漂浮这一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问题,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

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脱贫攻坚战能否按时打赢,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要保障。

为此,内江市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着力建强帮扶队伍——

严把轮换关。严格落实中央“确保阵型不乱、干劲不松”的要求,分别于2017年、2019年,对2年任职期满且符合条件的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集中轮换,未因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等原因出现“脱帮”现象。

严把调整关。集中轮换当年计划退出和接受国家验收评估的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不纳入轮换范围,坚持“因村选人、人岗相适”要求逐一研判,进行个别调整,累计调整撤换“第一书记”318人、驻村工作队员204人。

全员培训提能。坚持市上重点培训、县(市、区)全覆盖培训、镇(街道)常态化培训,举办培训班70余期,培训14000余人次,实现了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培训。

加强关心关爱。出台《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实施办法(试行)》32条措施,全面落实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暖心行动”,累计发放慰问金254万元,市县每年安排经费2900余万元落实帮扶干部各项津补贴。截至目前,全市116名“第一书记”、64名驻村工作队队员、72名农技员受到省市表彰表扬,51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扬的符合条件的“第一书记”均提拔重用。

有奖励就有考核。

内江市探索推行脱贫攻坚工作实绩“周梳理、月分析、季评估”等制度,健全完善以脱贫攻坚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实行组织部门、机关工委、农业农村部门、镇(街道)党委、派出单位“五方共管”模式,落实考勤管理、工作日志、业务专班、倒查问责“四条严规”,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行全面考核,使脱贫攻坚成为培养、检验、识别、激励干部的主战场。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内江的党员干部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踏石留印的干劲,扎扎实实打好了这场脱贫攻坚收官战。

--> 2021-01-26 1 1 内江日报 content_72780.html 1 党建引领:内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