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9 内江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5091111新闻邮箱:2117074232@qq.com

市中区人民医院: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做有“温情”的医者

院领导“换位就医”体验就医流程

儿科医生团队

患者向神经外科赠送锦旗

◇徐春华 本报记者 伍雪梅 文/图

无人文不医疗。多年来,市中区人民医院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与医疗服务融为一体,用人文精神引领医院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让患者满意,让职工认可的人文医院建设道路。

在市中区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有“温情”的医者,他们不仅用科学技术与病魔抗争,与死神赛跑,更善于用医者仁心去治疗、帮助每一位患者。

老医生展情怀 发挥专长助抗疫

“你有高血压,平时要注意低盐饮食,每天吃的盐不超过2克,2克相当于一个牙膏盖装的盐……”市中区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申日新,通过望闻问切、测量血压、开具中药处方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人讲解。

申日新是医院返聘的老中医,虽年过八旬,精气神却丝毫不输年轻人,他每天早出晚归,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病人排忧解难。

“活到老学到老,要与时俱进!”熟悉申日新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而且十分关注国内中医药发展的新动态,在他办公室书柜内,摆放着许多中医药相关的书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申日新与医院中医康复科的医生们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中药飘香助“战疫”,得到病患一致好评。

随访电话受好评 帮助婴儿化险情

“护士长,我们娃娃黄疸好啦,谢谢你经常打电话关心,孩子才避免了引起更严重的病。”前段时间,妇产科出院1个多月的产妇家属专程到医院致谢。

据市中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官雪琴回忆,有一天,她打电话随访,该家属说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孩子满月时回家发现其精神不好,吃奶差,脸色很黄。当时是下午6点钟,官雪琴凭借专业判断,怀疑孩子发生“核黄疸”,于是立即请家属带孩子到医院儿科就诊。

经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患儿胆红素很高,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大量未结合胆红素浸润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而对大脑产生损伤,影响智力发育,医生建议马上转上级医院治疗。最终该患儿治疗及时,医生说不会有后遗症,家属万分高兴,于是当面致谢。

这只是市中区人民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医疗服务帮助病患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市中区人民医院一直坚持出院随访工作,指导病人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按时复诊、休息、饮食注意事项等健康管理,排查医疗隐患、缩短等候时间、节省额外费用等,随访电话深受老百姓好评。

精心医护助病患 爱心接力暖人心

秋冬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 78岁的独居老人张彬(化名)是医院的“常客”,近期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好心的邻居再次将他送到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医护人员了解到老人无家属陪伴,便加强病房巡视,经常到床边嘘寒问暖,主动为他买饭菜,递水喝。

医护人员的举动被邻床的谢女士及其女儿看在眼里,十分感动。于是,谢女士主动提出让她的女儿每天给自己送饭时多送一份给老人吃。后来,尽管谢女士先出院了,她的女儿仍坚持每日三餐为老人送饭菜,直到康复出院。

生病虽让人痛苦,也反映社会百态。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理解、传递关爱,这份理解与关爱犹如冬日暖阳,绽放光芒。

凝心聚力再出发 开创医院新局面

回顾走过的岁月,有说不尽的故事——

儿科医生伍海燕被患儿家属误解谩骂,仍耐心细致为患儿诊治,给家属摆事实、讲道理,患儿治愈出院时家属专程到医务科要为伍海燕投上一票“病人最满意的医生”;

急诊科主任李东5年前抢救一名心肌梗塞病人,家属当时无钱给远在外地的儿子打电话,李东立即为家属冲了50元电话费,这份情家属一直铭记在心,5年后病人与家属终于找到李东并送上“迟到了5年”的锦旗;

神经外科主任方德兴和医生张龙、苏应宏等举全力用专业和关爱托起“大头娃娃”的明天;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志兵“儿科住院”换位就医,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推进雾化升级,智能机器人对话,服装、墙面软包装,将儿科打造为有“温度”的儿童乐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中区人民医院在市中区委、区政府的指挥部署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院领导班子主动作为,带领全院职工全力奋战,彰显了医务人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市中区人民医院凝心聚力再出发,以“三乙创建”为契机,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病人就医体验,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做有“温情”的医者,不断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 2021-01-07 市中区人民医院: 1 1 内江日报 content_71614.html 1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做有“温情”的医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