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9 内江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5091111新闻邮箱:2117074232@qq.com

听“蚕妈妈”讲她的经“桑”故事

陈介英为蚕农作技术指导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玲 文/图

初秋时节,在资中县马鞍镇杨家寺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桑树,淡淡的桑叶清香扑鼻而来,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种得一田桑,可免一家荒。在这里,村民一年可养五季蚕。走进蚕房里,第四季蚕正陆续进入眠期。

“上一季卖了多少钱?”“要随时注意蚕棚里的温度。”“弱小蚕容易生病,该淘汰就要淘汰,不要舍不得。”……8月19日,杨家寺村第一书记陈介英走进蚕农黄仁荣的蚕房里,和他聊聊日常生活,讲讲科学养殖。

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陈介英,是从资中县蚕业发展中心来到杨家寺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她把所学知识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曾经的杨家寺村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收入单一,村上经济落后。2019年,陈介英驻村后,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了杨家寺村的产业情况,认为这里环境好、温度适宜,很适合种桑养蚕。

陈介英的想法,得到了帮扶单位——资中县蚕业发展中心的支持,单位马上免费提供了桑树种苗,发放了蚕需物资,修建了蚕棚,前后共计向杨家寺村投入50余万元助力产业发展,大大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

在杨家寺村,陈介英找到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她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开展蚕桑技术培训,提供养蚕技术保障,蚕农平均单产在45公斤/张以上,最高可达55公斤/张以上。

在陈介英看来,黄仁荣夫妇都已年过七旬,他们这样的老年蚕农是最需要技术指导的。通过培训会与挨家挨户入户指导相结合,陈介英向蚕农们传授科学养殖技术,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蚕妈妈”。

走访蚕农后,陈介英又走进桑树林,查看桑树长势。“蚕宝宝过了眠期,等它们醒了就要大吃特吃了。”一路走来,村里的桑树长势良好,桑叶充足。

目前,全村已有蚕农50余户。过去,蚕农需要将蚕茧拉到陈家镇茧站销售,费时费力,对于上了年纪的蚕农来说,更为不便。

如何为蚕农解决后顾之忧?陈介英积极与宏和丝绸有限公司协商,由丝绸公司直接到村上集中收购,并且之前签订了保价协议,收购价同比高于市场价,为蚕农解决了销售难问题。

前三季,养蚕大户廖哲花的蚕茧卖了近3万元。第四季,她又养了5张蚕。看着即将进入眠期的蚕宝宝,廖哲花信心满满:“今年蚕价较高,这一季肯定又能卖个好价钱,上万元应该没问题。”

如今的杨家寺村,蚕桑产业从无到有,已栽种桑树300余亩,年养蚕达150余张,年收入35万余元,蚕桑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铺就了一条村民持续增收的“金丝路”。

今年6月,新一轮第一书记选派中,陈介英又被选派“回”到村里。“事业接着干,产业再发展。”陈介英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希望引进业主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业主的带动下,真正让小蚕茧成长为大产业,为助推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离不开技术支持,离不开一大批有技术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扎根乡村,投身新农村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到农村创业的机遇将更多,条件会更好。因此,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是心怀梦想的有志之士施展才华的平台,是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舞台!

--> 2021-08-25 1 1 内江日报 content_82126.html 1 听“蚕妈妈”讲她的经“桑”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