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9 内江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5091111新闻邮箱:2117074232@qq.com

意象书写与传统精神的有效沟通

——评马平长篇小说《塞影记》

◇龚莹莹

三、人物意象,揭示上善为人

(接上期)雷高汉对“水”的信仰来自包企鹤。包企鹤是鸿祯塞的创建人,是雷高汉视野中最高级别的财富、地位和权威。他们没见过几次,还有几次不是没看到就是装着没看到,唯一交代的话,是包松亭转达的,“老爷说,见了石头绕着走,哪儿合适走哪儿。”雷高汉对此念念不忘,觉得他像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姨太太庄瑞贞的嘴里,包企鹤造枪管枪却不喜欢枪,他喜欢水。上善若水。可见包企鹤是施行“仁政”的管理者,符合老百姓心中父亲的形象。可惜他的儿子包松堂喜欢枪,并信奉强权。雷高汉在鸿祯塞生存,也曾迷失,几乎丧命,但他最终坚守,靠的是包企鹤这个人物意象。当他得知自己要当包家女婿的时候,觉得“四周坐满了包企鹤”,梦醒了,“四周的包企鹤全都走掉了”;他穿一身新,想知道自己的婚事是不是老爷在世的时候安排的;他明知道妻子结婚前就死了,还是捂着小镜子过夫妻生活;他努力承担女婿的责任,封他当“水官”,他便赋闲管水。他看起来从不期望被人赏识而主动作为。事实上,雷高汉是心有不甘的,他拿着没装子弹的枪,瞄准了包家的院子,被丈母娘庄瑞贞喝止。他希望有所作为的心,让包松堂利用,抢了梅云娥。他的欲望因此被彻底激发,进退失措,以“总指挥的妹夫”自居,还希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他重新审视那段往事,百岁的雷高汉说“感谢包惭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梅云娥的死,让他记起那些话:“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管水的‘水官’。谁离得了水,那么谁离得了你?”水滋润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庄瑞贞教女婿做人的方法。五品大员包企鹤喜欢“水”,雷高汉就是管“水”的水官。也许正是这样接近“道”的智慧,才使雷高汉在壁垒森严的城堡中,超越金钱、权力和地位的障碍生存下来。此后的岁月,虞婉芬死在石头缝里,他叹息“遇见石头绕着走”就可以了,不值得用自己的命去抵。他如水般清醒地活过百岁,也如水般归于宁静。反观包氏兄弟,都是火药性格,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威,以至他们的人生暗道拥堵,明渠干涸,走投无路早早死去。

四、上善若水的精神品格

《塞影记》颂扬了上善若水的精神文化,尤以包企鹤、“水官”为意象的精神品格丰满充裕,体现在雷高汉身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善地,礼和为水。雷高汉从小知恩懂善,他三四岁被拐卖,不断逃跑,碰到雷氏夫妇主动改姓,一起生活了五年,比在柳家当长工的时间还少一年,可他就记得又穷又病的爹妈对他的恩,在颐指气使的柳家只有出不完的气。雷高汉把田租给安埋爹妈的好人。听到左一声“东家”,他说,“叔,快别这么叫啊!”右一声“东家”,他脚下一滑,“杨二哥,你再这么叫,我宁愿淹死在这田里”。后来戴上富农的帽子,革命群众怀疑他在海棠树下藏枪,挖了一晚上没有,“却正好往那挖开的坑里上一点肥”。他是随遇而安,遇事赋形的人,但老百姓没有知书达礼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他的“礼”。他为没见过面的妻子恪守夫妻之礼,丫头红玉骂他“我们女人都不缠脚了,你倒是缠上了。”他面对赤裸的美如西施的梅云娥,火柴一划就赶紧灭了,“她穿衣服,我守着。”雷高汉在书中第一次露面,已经一百零七岁,“站在屋子中央,向我行拱手礼”,斋庄中正,周旋得体。他老时,住“鸿祯田庐”,空间逼仄,却通透敞亮,与宏伟壮观、壁垒森森的“鸿祯塞”坦然相望。不论他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总能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并自重守礼。

(二)事善能,忠义为水。雷高汉八岁时逃难到雷家,与这对病穷的夫妇相依为命,双亲故去,他不改姓,以报亲恩,包松亭就赞他是“义子”。南宋文学家洪迈说“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中国人重“义”,自古如此,他将人物以义为名归纳为五种,第二种是“仗正道”。行为适宜,顺应自然和责任就算正道,雷高汉进鸿祯塞挖暗道,好友鲁金奎多次打探,他始终守口如瓶。当赘婿,他听取一切有益的声音,也善于见机行事。第三种是“与众共之”。在苦难的年月,爷爷丁继山偷偷把米送给雷高汉,他立刻转送给包默寒夫妇救命。四是“至行过人”。暗道扫尾,以及雷高汉私情暴露差点被灭口那两段,他与石匠木匠以及包松堂都有一番较量,可见他不仅洞悉人性,而且至行过人。第五是“众所尊戴者曰义”。包企鹤的形象在故事中只有个眼神和一句话。但这眼神让雷高汉记了一辈子;那句话,他践行了一辈子。他戴着阶级敌人的帽子,享受革命群众的待遇,鲁金奎和包喜泉都暗地里对他好,帮他的人多,爱慕他的人也不少,可见他获得了大部分人的尊戴。

(三)心善渊,仁爱为水。故事开始,柳家就诬赖刚刚失去双亲的雷高汉,迫他签了十年长工典身还债。后来柳家姑娘的丈夫被抓壮丁,雷高汉却向包松亭求情。故事中丁翠香、罗红玉都曾向他暗示表达爱意,可他从不应承,更没有趁火打劫。他的爱是静水深流,在漫长的岁月中赋予了包松月、梅云娥、丁翠香和虞婉芬。包松月虽然死去,可雷高汉从她母亲身上看到她上了年纪以后的样子,所以每次他去那儿,走路都慢吞吞的,也好像上了年纪。他与梅云娥相识七年,内心翻云覆雨不知唱了多少独角戏,搭上话才知梅云娥连他名字都不知道,然后又五年,“从相见到永别,前后十一年,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却不到一小时”。雷高汉这汪深水,在梅云娥身上泛滥,酝酿成灾。雷高汉的第三个女人是包家丫头丁翠香,跟戏中丫头同名,还是梅云娥的小名。她与雷高汉四十二岁的时候过上真实的夫妻生活,爷爷丁继业却明白“孙女嫁了个骗子。”她被雷高汉葬在梅云娥的旁边,又合葬于暗道。捡骸骨与磷火共舞的美妙场面,足以证明雷高汉是个非常浪漫而且懂爱的人。最后的妻子虞婉芬,是她自己让前夫托付给雷高汉的。如果说对梅云娥的爱是因苦情太久而迸发并寄生于丁翠香,虞婉芬就是真实而适宜地存在,是他真正的妻,最忠义的妇,雷高汉到老都记得她喜欢的单面煎豆腐。

五、传统精神在民间赓续

《塞影记》开始,只是在讲述雷高汉个人的经历,他从一个只为吃饱饭的孩子,在乱世的打磨中,坚强地存活下来,百岁之后,超然物外。他由始至终是个普通人,如果确有些不平凡的经历,也是大部分中国人奉行的精神拱抬起来,以排山倒海之势,掀起的一番浩荡风云。故事最要紧在漫长的寻女护女的环节,像一出民间的“赵氏孤儿”,不论知识分子还是底层百姓,当人性中的情义归集到一起,足以让人泪流满面,没有门阀贵族的恩仇干扰,更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风骨在哪里,因何赓续。

(一)个人对群体的激发。雷高汉经暗道将梅云娥的孩子救出,放到熟人处暂养,再回头的时候已经丢了。他要救孩子,这承诺如孤身一人唱大戏,只有“青蛙是地上的锣鼓和吼班”。从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开始,各种人物的善意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雷高汉个人的义举也一个接着一个地感染到群体。例如,相互较量的杨二武和包喜泉,都暗中保护他,放任他认字,鲁金奎还因为长期包庇他寻找孩子被停职。他的行为慢慢感动了包志默夫妇,引导他从手帕中找到亲生女儿的秘密,还为了保护孩子,说成是丁翠香的孩子。丁继业爷爷也用贫农的身份保护他,承认他和孙女确有孩子。当雷高汉被抓捕的时候,柳鸣凤原谅他并为他开脱,承诺帮他打听孩子的下落。慢慢地,群体的善意不再局限于雷高汉一个人身上,罗红玉和桥桂花冒着风险联手偷包子,为了给生病的包志默留吃,包志默临死前也把妻子虞婉芬托付给了雷高汉。相互成就的感染力,让人性的善变成了人间的善,在扩散传播的过程中凝聚了巨大的力量。

(二)传统精神的赓续。柳鸣凤最终确认孩子就是金海棠,可雷高汉并没有相认。他深知自己虽是孩子生父,却没有养育过她,他呕心沥血地寻找,并非出自个人私心,而是履行承诺,给死去的梅云娥、给无数帮助过他的人一个交代。这样导致很多年后,金海棠一直以为自己是被生父抛弃的孩子,她并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她,出过多少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虞婉芬的死很是惨烈,为了保守孩子身世的秘密,“旧衣裳的袖子都在石头上擦磨得稀烂了”。鲁金奎接替她,擦掉字迹,并把秘密保守了十年。丁继业老爷爷,即便痴呆了也还记得说孩子是翠香和雷高汉的。很多帮助过雷高汉的人,到死也不知道孩子的秘密,但他们都不在意。直到金海棠即将调往省城,雷高汉去看了她演的川剧,“且喜今朝初得晴”,他看到山丘上的星星,确信自己的人生终于在爱的帮扶之下,越过重重高山。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从来没有改变,那些风骨并非高不可攀的理想和恩仇,仅仅为了许下某种善愿,达成某个承诺,必能汇聚排山倒海的力量,不论夜路多长,有爱就有星光。月地星天追故人,故人已乘黄鹤去,城塞的旧影,浓缩百年家国的历史由“恩”而生,因“义”存续。洪迈说“朋友之义甚重。”但他却悲叹,“本朝百年间,此风尚存。呜呼,今亡矣!”(《容斋随笔·卷九》)他是个士大夫,又生活在南宋小朝廷,与民间隔离,岂不知传统中国的“义”气还在乡土,何曾消亡呢。小说的最后,景三秋和温露寒找到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满了陌生的种子。那些种子,正是中国人传统精神的意象。由此,《塞影记》这部小说实现了意象书写与传统精神的有效沟通。

--> 2021-05-29 ——评马平长篇小说《塞影记》 1 1 内江日报 content_78427.html 1 意象书写与传统精神的有效沟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