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89 内江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5091111新闻邮箱:2117074232@qq.com

1992年,杨汝岱视察东兴区平桥村

199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甜城锦旗飘扬、鲜花怒放,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这天,东兴区委接到市委办公室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要到东兴区平桥村视察。东兴区委书记李俊青和常委们一起分头布置接待准备工作。平桥村人听说省委书记要来视察,都聚集在村口等待。东兴乡党委书记曲志敏、乡长唐定满早早赶到村里,与在村口的乡村干部一起,迎候杨汝岱的到来。

下午2时许,在市委和区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杨汝岱乘坐的小车来到了平桥村口。杨汝岱身着白色衬衣,蓝色裤子,笑容满面地从车里走出来,与前来迎接他的乡、村干部一一握手,并对大家说:“听说你们平桥村搞得不错,今天特意来看看。”

平桥村坐落在沱江河畔,由于地处内江市郊,平桥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变迁愈加突出。过去,平桥村人仅仅守着那点为数不多的耕地做文章,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但始终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像春雷震撼了中国农村大地,唤醒了平桥村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充分利用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畅通等有利条件,迅速建起了村办企业。短短1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了近三番,村办企业也初具规模,改变了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100元左右,走上了小康之路。同时,平桥村也成为东兴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

杨汝岱一行来到东兴电镀厂。厂长张国生迎上前去,陪着他走进生产车间,参观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并详细地向他汇报了电镀厂近几年的生产发展情况。

当杨汝岱一行走进一排新厂房时,张国生向他介绍说:“那就是我们投资392万元,对镀锌车间进行技改的一项工程,改造后的镀锌车间,每年可降低成本20多万元。”

杨汝岱观看厂房后称赞:“平桥一个村,搞了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不简单。希望你们要更加努力,把企业办好!”

听说杨汝岱来厂里视察,职工们纷纷来到宽敞的露天坝等候。杨汝岱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

离开电镀厂后,杨汝岱又到平桥村委会议室,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汇报。当他听到平桥村在1991年荣获“四川省先进村级组织”称号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大家的要求下,杨汝岱挥毫题词“加强支部建设,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平桥村再上新台阶。

平桥村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引起了杨汝岱的兴趣。历来工作深入的他,决定到农民家里坐坐。

大家建议他去专业户王位仪家里做客。在去王位仪家的路上,道路两旁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穗呈现出丰收的景象,一幢幢新房坐落在树林中,给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增添了几分都市色彩。眼前的景色吸引了杨汝岱。他问身边的王位仪:“你的家在这儿吗?”

“是的,那一幢楼房,就是我的家,请杨书记进屋坐坐。”王位仪热情地邀请。

王位仪是一个46岁的中年汉子,以饲养奶牛为主。整整10个寒暑,这个勤劳的庄稼汉硬是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富裕之路。

杨汝岱来到客厅,看见雪白的墙壁、明亮宽敞的房间、漂亮的家具,高兴地坐在沙发上说:“农民的生活真是大变样了啊!”接着,他详细地询问起王位仪家里的情况。

王位仪开始有点拘束,他看到杨汝岱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紧张的心情才慢慢地松弛下来,拉起了家常。

王位仪是从1984年开始养牛的。当初起步时,牛的数量较少,在喂养牛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了经验,就开始自繁自养,扩大养殖数,达到现在16头奶牛的规模,每天产奶量90公斤,年收入近2万元。最近,他又修建了新牛棚200多平方米。他陪着杨汝岱观看了明亮、宽敞的牛棚,自信地说:“今后还要增加奶牛数。”

杨汝岱激动地握着王位仪的手:“干得不错嘛!人家都夸奖你,说你是个热心肠的万元户。我看你这个头带得好哇!”

王位仪深受感动:“我能成为万元户,一是靠党的政策好,二是靠全家人的勤劳,三是靠科学技术。”

“对,讲得好,希望你再接再厉,让所有的农民都像你一样,走上小康之路。”杨汝岱鼓励王位仪,也鼓励在座的每一位村民。转眼间,已是下午4时。杨汝岱与东兴区的干部、群众依依话别。他嘱托李俊青:“东兴区现在比较穷,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加把劲,甩掉落后帽子,尽快赶上去。”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一定要加倍努力,尽快改变东兴区的面貌。

汽车徐徐开走了,平桥村人望着融入夏日灿烂阳光里远去的汽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汝岱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平桥村人的心里;他那语重心长的叮嘱,时刻鞭策着东兴区各级干部努力把地方经济搞上去。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张维亚 供稿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朝阳 实习生 曾铃翔 整理)

--> 2021-04-23 1 1 内江日报 content_76877.html 1 1992年,杨汝岱视察东兴区平桥村 /enpproperty-->